top of page

2025/06/07 奴隸市集心得



你能想像嗎?一場關於奴隸與奴隸主的現場互動遊戲,不只是情慾的刺激,更是神經系統的鍛鍊場。



單純的嬉戲對我們的人體有多重要?在公園會瞥見小狗玩耍,彼此追逐甚至輕咬,進行面對面接觸,還會交換角色。或是觀察人類的競技運動,也有類似的情景,在安全的環境與規則中,人們競爭,培養默契、友誼與判斷對方反應的覺察力。



這些看似單純的玩耍,其實是哺乳類特有的神經系統彼此調節、練習信任與回應的方式。



在生物課本上,我們會學到交感神經主導的「戰鬥與逃跑」反應,以及副交感神經帶來的「休息與消化」。實際上,我們的自律神經系統遠比課本所述更為複雜,較新的理論概念將我們的自律神經系統拓展為「多重迷走神經」。



「多重迷走神經理論」是神經科學家Stephen Porges所提出,讓我們重新理解安全感與人際互動的本質。



簡略地說,我們在五百萬、四百萬和兩百萬年之前,分別演化出三大套神經系統,三大層級分別是腹側迷走神經主導的「樂於社交的系統」、交感神經主導的「戰鬥或逃跑系統」,以及背側迷走神經主導的「僵直及孤獨系統」。



例如當我們與朋友開心聊天、眼神接觸時,代表社交的腹側迷走神經系統就會啟動;但若感覺到威脅,會啟動交感神經轉為戰鬥模式,而若感到極度絕望,則可能進入背側迷走神經主導的麻木與僵直狀態,也就是在心理學中所謂的「解離」,感覺到自己好像超脫了當下的情境,以旁觀者的角度看待一切發生(原理跟老鼠受驚後的裝死反應差不多)。



樂於社交的系統,讓我們得去與其它哺乳動物、其它人類互動才能存活。安全感來自於我們能否和樂地與他人建立深刻的連結。通常來講,「沒有安全感」這種感受是身體帶給我們的,但我們容易誤以為這是心理層面的問題,而非生理。



那我們的自律神經和玩耍又有甚麼關聯性?多重迷走神經將互動玩耍(play)定義為「神經練習」,能提升生理狀態的共同調節,以促進支持身心健康的相關神經機制運作。



面對面且親密的遊玩互動,讓我們發展樂於社交的神經系統,在面對陌生人時,也可以更好地連結,而不容易感覺孤獨,促進生活的幸福感。



而這些神經練習,其實並不限於日常生活,某些BDSM風格的互動,也可以成為極佳的神經練習場域。



比如說,物化男性活動,在制定的規則之下,可以發揮巧思,進行顛覆我們平常認知的互動。



對多數人而言,這樣的互動可能看起來「激烈」或「不尋常」,但其實背後有一套清楚的規則與同意機制,能營造出極高的安全感,可以建立「非威脅」的對等社交關係。



在一個可以信任的框架中,模擬權力交換或感官挑戰。在這樣的設定中,身體可以處於極高的安全感狀態,讓神經系統辨識出「我不是被強迫者、也不是強迫者,而是參與者」。



這種「身體主動選擇進入刺激」的過程,也正是訓練神經在非威脅環境中,重新找回協調與信任感的方式。進而學習如何在各種人際互動中,學會放鬆而找到安全感與連結。



實際上,每個互動都會遵循著「事前詢問」的規則,我可以罵你嗎?我可以踩你嗎?我可以打你嗎?我可以舔你嗎?在非強迫且主動的情況下,可以更了解自己對於這些互動,到底抱持著什麼樣子的感受。我到底是喜歡被服務,還是更喜歡服務別人?或是我其實疼痛閾值很高,而且我喜歡別人全心專注在我身上的感覺?



或者是,在遊戲中練習說「不要」、「我不想要這樣」,或是「我想要你對我……」,其實也是在練習讓身體說出需求,這對習慣壓抑或討好的人來說,是非常有力量的學習。



這次活動的主題叫做「奴隸市集」,對,就是一群人當奴隸(僅有男生扮演),而另一群人當作奴隸主(僅有女生扮演)。男生在這邊可以體驗(或者享受?)自己做為一種「功能」而存在,而女生在這邊可以體驗將男生視為工具的感受。



這邊的奴隸與奴隸主,都是參與的角色設定,並不涉及真實的不對等權力,也不代表奴隸主可以對奴隸為所欲為。


 


整個活動流程分為六個環節:



①籌措初期資金環節:奴隸主回答奴隸事先準備好的問題,以從主持人那兒獲得第一桶金。



②拍賣及互動環節:主持人依序拍賣各個奴隸,每個奴隸都有歸屬後,可以進行互動了解彼此。



③擺攤環節:奴隸主讓奴隸對其它奴隸主進行專項服務,以獲取外部資金。



④再度拍賣環節:每位奴隸主可以把自己的奴隸帶上台喊價販售。



⑤奴隸大挑戰:奴隸可以宣稱自己的專長,看有沒有人要上台挑戰,贏家獲得雙方拍板的價格。



⑥結算財產:奴隸主之間的大贏家,可以坐在由奴隸肉身組成的王座之上,並享用甜點。


 


總體來說,這種遊戲真是太符合我的喜好了(笑),玩得很盡興。



對我來說,不只是一次性地扮演權力角色,而是學習如何在安全中,探索慾望與邊界,傾聽自己的感受,也理解他人的語言。


 


一開始,女生們坐成一排,對面靠牆的一排男生(奴隸),被點到的依序向前,主持人唸出男生準備好五花八門的提問。提問從「猜猜我是什麼星座?」、「我最喜歡什麼服飾品牌?」到「我是什麼類型的奴隸?」或「我身上的敏感帶是哪裡?」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有,女生們競相徵答。



有些答案涉及到一些敏感詞彙,不一定每個人都有勇氣說出,或者是了解不夠深入的人也很難想到答案。因此,在這個環節結束時,已經開始出現財富不平等的現象,加我共兩個女生賺取超過一千元,但另外幾位女生的總資本落在三五百元上下。



初始資金有了,開始購買動產啦!主持人依序拍賣奴隸,或許買下奴隸的感覺對多數女生來說,還是有點不自在。由於資金充裕,我把眼看快流標的奴隸都買下了(起標價100元的廉價奴隸們),每買下一個奴隸,小幫手就請我簽名訂契約,而我的奴隸就來到我的身旁。



我左擁右抱兩個奴隸,腳下還踩一個,心想,某些男生去酒店談生意的畫面,總是左擁右抱數個小姐,原來就是這種感覺……還不賴嘛!哈哈。



開放自由互動,因為這三個男生的其中兩位,已經在以前活動見過好多次,彼此都很熟悉,所以就隨意他們想幹嘛就幹嘛,而專注在第三位不小心闖入異世界的小白兔。



我與他聊天,他就是來體驗這個世界的,一開始說感覺大家都滿自在的,還不錯,雖然後來隨著場面互動更加奔放,小白兔也開始感受到格格不入,感受上有點孤獨……



或許是進入了僵直模式的神經系統呢,這讓我想到,如果沒有足夠的安全感預備,就算是在非威脅環境中,神經系統也會進入防禦模式。



這提醒了我,建立足夠的事前說明、環境熟悉與信任連結,是讓參與者避免神經系統過度防衛,真正進入遊戲狀態的關鍵。



接下來要讓奴隸設攤,變賣勞動力賺錢。攤位有許多種,比如「人體彩繪攤」、「舔腳攤」、「按摩攤」、「賞巴掌攤」、「羞恥攤(讓奴隸主導或引導奴隸展現令人害羞或挑戰自我的姿勢與行為)」、「後門攤(如果不知道就不要知道比較好)」……等等。我幫三位拿了適合的攤子,設攤後就出去花錢享樂啦~



我買奴隸共花了三百元,光顧攤位花了五百元,結果我的三個奴隸共賺回來一千三百元。貫穿活動的大道理就是「有奴斯有財」,有了奴隸就利用奴隸賺錢,賺回來的錢可以再買更多奴隸……要是現實也能如此,我大概沒過幾年就可以不愁吃穿了,哈哈。



資金開始流轉以後也讓奴隸大洗牌,大家紛紛賣掉手上的奴隸,以換取心儀的奴隸,我又花了各五百元買了三隻奴隸回來。輪到我販售的回合時,直接帶著六隻奴隸上場的排場,讓我整個人都有自信了起來。



我再賣三隻奴隸,回收成本之外還賺了一百,體驗了花五百買東西,轉手賣六百而得利的快樂。



挑完自己喜歡的奴隸,就是才藝競賽大比拚了。這局是我唯一有輸錢的局,原因是我跳下去跟其它奴隸比「到底誰的大拇指可以向後彎的最多」,唉!為什麼有人能把自己的手指凹成這樣?



除此之外,有很多挺有趣的秀。除了美鵰展示秀,還有兩個奴隸在比誰最不怕癢,真的是不管大家怎麼搔都沒反應,派上了主持人家裡啾啾(鵪鶉)的毛也沒輒。我覺得很好笑的是一場羞恥比拚,一位奴隸可以被假鵰插嘴巴,結果另一位連臉部被碰到都不想,真的是羞恥差異吶。



我後來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奴隸是新買的「鐵蛋」,他體能挑戰另一家的奴隸「公主抱55公斤的主人做最多次深蹲」,兩個奴隸,公主抱自己的奴隸主。深蹲到快30下時,對方就沒力了,鐵蛋名符其實全場最壯。



但這還不是鐵蛋的強項!



鐵蛋的強項啊,人如其名,是「鐵打的蛋蛋」。我超級用力地踹了總共70下,鐵蛋仍面不改色紋風不動,彷彿我的腿力只是一陣風吹拂而過,這傢伙真是太令人不寒而慄了……



最終,感謝我曾擁有過的六名奴隸(其實全場也才八個男生而已),讓我有榮幸贏得奴隸主之王的名號,在其它所有女生都剩不到一千元的情況下,我仍然賺取高達兩千六百元的財富。



果然賺錢就是要買資產,免得手上的錢隨著活動進展,被通貨膨脹稀釋,資產永遠是最好保障財富的方式!



(原來是個資本主義play啊!)



我一屁股坐上肉身組成的王座,眼前還有一位躺著的男體盛,上頭盛放著許多冰淇淋泡芙及巧克力。



我像發年終一般,把甜點依序餵食所有男生,最後也開放所有人隨意取用,玩耍嘛,大家開心就好,哈哈哈哈。



我獨自享用著遊戲帶來的愉悅感及勝利帶來的成就感,在多人場域仍保有十足安全感,且在遊戲中,能深刻感受到主導社交的神經系統火力全開。



我知道這不僅僅是我個性喜冒險和挑戰,而是近年來,有意識地訓練與培養自己在與陌生人互動時,努力保持開放和穩定自己的成果。



我們不只是來扮演角色,而是在遊戲中看見了自己;我們也不只是來控制與被控制,而是在交換中建立了信任。



這樣的活動也許並不適合每個人,但我相信在安全與清楚的規則下,進入角色與遊戲,其實是一種非常療癒的身心練習。這場奴隸市集,讓我對人性、慾望與安全感,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。



願我們的神經系統,越來越能在與生人的互動中保持彈性,在連結中獲得自由。我們不一定要透過BDSM找回自己,但每一場安全的遊戲,都會是一次身心的對話與重建。



P.S. 如果對前半段闡述的概念有興趣,歡迎參閱Stephen W. Porges的《多重迷走神經論:找回安全感與身心治癒的全新途徑》以及Deb Dana的《療癒創傷,我如何是我:多重迷走神經的心理治療與應用》。



相信我,看完以後,你所認知的世界會大大改變(尤其是困擾於孤獨感的人)。



P.P.S 我在當下參與遊戲時,很多行為其實是順著情境自然流動的,並沒有時時分析或思考這麼多。這篇文章是我事後回顧整理、融合近期的學習與體會所寫下的,不代表每位參與者的觀點,可能和他們當時的感受都不同。但正是因為活動結束後,這些互動讓我開始去思考而成的,對我而言是很珍貴的轉化。

留言


  • Email
  • Instagram
  • 未命名-2-01
  • Facebook
  • Twitter
bottom of page